教学科研

联系我们

地址:贵阳市南明区见龙洞路103号

邮编:550005

联系电话:0851-85400755 85402889

学院公众号

学科建设

中国营造智慧微专业介绍

来源: 日期:2025-09-01 阅读:

一、微专业介绍

立足中国传统营造智慧,以心学理论为精神内核,赋能当代空间设计与社区发展。本专业聚焦「人··技」三重维度,贯通心性修养(心学)、空间技艺(小环境设计)、技术媒介(新媒体)、社群治理(社区营造)四大领域,培养兼具文化理解力、技术创新力与社区协作力的复合型营造人才。学生将通过重构东方空间哲学、掌握虚实结合的设计工具、实践本土化社区项目,深度理解中国营造智慧在当代城乡发展中的创造性转化路径。


、专业定位

聚焦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的当代转化,以心学智慧为魂、数字技术为翼、社区营造为场,培养精通古建修复、智能设计、数字传承、社区活化的复合型营造人才,采用真实项目驱动+校企协同育人模式,学生毕业获取微专业证书。


三、课程体系

本课程实施2学期共一学年,总10学分,4门课程。

课程一:心学与营造哲思

- 内容:阳明心学「知行合一」「致良知」与空间伦理的关系;《园冶》「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」的生态观;风水堪舆中的「天人感应」思想。

- 整合模块:传统文化心学理论 × 营造价值观构建

- 产出:心学思维设计导则

课程二:智慧小环境营造

- 内容:传统园林/院落的空间叙事手法(借景、对景);微气候调节技艺(庭院通风、水体降温);低碳材料应用(夯土、竹构);新媒体技术赋能(3D扫描古建构件、AR还原构造节点)。

- 整合模块:小环境设计构造 × 新媒体技术应用

- 产出: 低碳微环境设计方案

课程三:新媒体赋能营造表达

- 内容:社交媒体传播策略(用短视频解读《营造法式》)。

- 整合模块:新媒体技术 × 传统文化传播 × 空间体验创新

- 产出: 文化空间数字策展方案

课程四:心学社区营造实践

- 内容:基于「心即理」的社区共识工作坊;历史街区共生改造参与式设计;社群沟通协作工具(开放空间会议技术);社区文化记忆存档(口述史+数字地图)。

- 整合模块:心学理论 × 社区营造 × 跨群体沟通

- 产出: 营造协作行动计划书


四、就业促进

- 证书双认证:修满10学分获微专业证书+合作企业项目经历认证;

- 校友网络:可选择加入“中国文化志愿者”,积累志愿服务时长。